世卫组织年数据显示,新增癌症病例中,乳腺癌占比最高,达到11.7%。在中国,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且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而早期诊断对乳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上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最主要是基于影像学证据,最常见的用于鉴别乳腺肿块的影像学检查是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其中超声检查以其无辐射、更安全的优势,在临床诊断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常规超声诊断中,临床医生使用BI-RADS分类系统对乳腺占位癌性病变的几率进行分类和评估,从占位的二维和血流的方位、大小、回声、边界、形态等方面对病灶进行初步评估,但在一些情况下,仅凭借二维和血流的情况难以鉴别占位的良恶性,因此需要超声造影来获取更多诊断信息。
?图源:《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例如,据研究资料显示,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恶变率跨度较大,从3%~94%不等,这与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有关。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常规超声灰度图像表现往往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能导致较高的假阳性率和不必要的活检,因此,BIRADS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超声造影通过向肘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增强血流信号,对乳腺病变内微血管结构进行可视化成像来提供肿瘤的微循环状态等形态学范围外的信息,进而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定量诊断,不仅能够提高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不必要活检,将肿块的误诊和漏诊比例降低到微小的范围,弥补传统超声的不足。
?图源:《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超声造影能够高分辨、高敏感地显示新生血管及其灌注过程,从而完成更加准确真实的评估,这一重要价值已得到专家们的共识。但超声造影检查由于具有侵入性、相对复杂、耗时、造影剂较为昂贵,同时使用上受到年龄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
SMI技术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SMI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由佳能医疗超声率先创新推出,它通过识别血流和组织运动产生的噪声,采用自适应的计算方法来显示真正的血流信息,能够敏感地捕捉极低速血流,获得空间分辨率高,运动伪像少且高频帧的成像效果。
?佳能医疗SMI超微血流成像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佳能医疗超声SMI技术凭借先进的超声平台、探头技术以及先进的专利算法,提取出湮灭在运动伪像中的低速血流,实现了超低速血流成像,进一步提高了低速血流的敏感性。
如今,关于SMI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价值,已有多项研究表明:SMI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可以用来校正BI-RADS分类,提高鉴别诊断良恶性肿块的准确度。[1]
对造影的观察内容,除了对时相及相关指标的观察外,指南[2]还推荐使用微血管显像,通过微泡信号叠加对肿瘤滋养血管的形态、走向和结构重点描绘,帮助准确分析和判断肿瘤良恶性。佳能超声的微血管造影模式MFI可以消除背景重叠噪声,使得微泡叠加的信号清晰地显示出来。
在造影模式下,佳能超声设备还可以将微血管造影成像模式MFI与SMI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获取动态灌注信息后,对微细血管进行清晰准确地观察,完整、直观地显示血流架构。
病例展示:
图表1二维显示占位形态不规则,边界成角,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CDFI可见五彩穿支血管。
图表2超声造影:包块向心性不均均增强,边界毛刺,内可见充盈缺损,MFI可见增强范围明显扩大,但内部血管分支清楚重叠模糊。
图表3SMI+MFI:占位内的穿支血管及分支形态走行清晰可辨;下图为MRI增强后的血管,可见供血血管吻合。
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
佳能临床团队小tip:
SMI+MFI模式可以完整捕捉微泡轨迹并叠加,还可以去除切面上残留的微泡覆盖与叠加后引起的无法再识别血管的情况,让血管架构的显示清晰立体。
佳能医疗超声一直致力于成像技术的突破,目前,已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为多个领域难题的攻克提供了解决方案。未来,佳能医疗超声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助力医疗影像事业的发展,为全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詹嘉,陈璐,万敏等.微血管成像技术探查BI-RADS4类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0(11):-.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