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在浅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6月在汕头大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的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以及有效诊断率。
3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良性淋巴结病变例,淋巴瘤40例,转移性癌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7%、%、%、98.51%。良性淋巴结、淋巴瘤和转移癌病例中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组的有效诊断率均高于单纯活检组的有效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4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明确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分型和病灶来源,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信息。
5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免疫组化;超声;诊断
淋巴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的检查手段主要依靠CT、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特别是对于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检查具有便捷、准确、清晰、费用低等优势,但尽管目前有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新技术,仍只能初步判断淋巴结病变性质,对于多数异常肿大淋巴结的病因仍难以鉴别。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是目前诊断淋巴结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创伤大、耗时长、费用高。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通过穿刺活检取得病灶组织条进行病理分析,能够初步判断淋巴结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但单纯的穿刺活检病理分析只能初步判断淋巴结的良恶性,无法判断病变来源和病理分型。本研究探讨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在浅表淋巴结疾病的病理分型、病灶来源诊断中的价值,为浅表淋巴结疾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6月在汕头大医院超声介入室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的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0~90岁,平均(50±17)岁。
纳入标准:
(1)有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
(2)有完善的超声检查记录;
(3)经超声引导下成功穿刺并取得满意标本;
(4)有我院病理科出具的有效病理诊断报告书。本研究经汕头大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GE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ML6-15高频探头;三星RS8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L3-12A高频探头;迈瑞Reson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L14-5WU高频探头;一次性活检枪。
1.2.2
方法穿刺活检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超声介入医师操作。所有患者根据活检部位采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首先使用高频探头对浅表淋巴结区域进行扫描并选取符合穿刺适应症的淋巴结作为穿刺对象。穿刺活检操作流程:常规消*、铺巾,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成功后,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避开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将16G活检针穿刺至淋巴结包膜前,取出3~4条满意的穿刺组织条(长度1.5~2.2cm),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科检查,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据此将病例分为两组:单纯活检组,即穿刺活检后通过光镜做出初步的病理报告,无论是否需要加做免疫组化,只取光镜下的病理结果;联合免疫组化组,包括初步光镜检查就能够做出最终病理结果的病例,以及需要加做免疫组化后得出最终病理结果的病例。
浅表淋巴结病变活检的有效诊断标准:良性病变以明确疾病类型为有效诊断标准;淋巴瘤以区分亚型为有效诊断标准;转移癌以明确病灶系统或器官来源为有效诊断标准。浅表淋巴结疾病。
参考标准:以粗针穿刺组织学作为基础,再根据淋巴结切除术、基因检测、骨髓穿刺等检查进行修正从而得出最终临床诊断,以临床最终诊断作为参考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配对设计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四格表计算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2结果
2.1最终临床诊断结果
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见表1。良性淋巴结病变例;淋巴瘤40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转移性癌例。
2.2诊断效能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以临床最终诊断为参考标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7%、%、%、98.51%,见表2。
2.3
有效诊断率比较
超声引导下单纯穿刺活检与联合免疫组化的有效诊断率比较,良性淋巴结、淋巴瘤和转移癌病例中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组的有效诊断率均高于单纯活检组的有效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3讨论
浅表淋巴结异常肿大的原因很多,包括常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结核、淋巴瘤以及转移癌。目前诊断方法繁多,淋巴结切除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切除活检受到创伤大、风险高、费用昂贵等缺点限制,并不能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穿刺活检具有操作便捷、费用低廉、准确率高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临床首选的确诊方式。当然临床上对于疾病的治疗,并不仅限于判断异常肿大淋巴结的良性或者恶性,还需要判断病理分型以及病灶来源,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目前尚未见有在穿刺活检的基础上追加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淋巴结疾病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穿刺活检后病理光镜的初步结果与追加免疫组化检查后结果对淋巴结疾病最终明确诊断的意义,从而为临床浅表淋巴结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临床疑似淋巴结异常肿大需要穿刺活检的病例中,最终结果良性与恶性数量相似,对于良性淋巴结病变,有52例在初步的病理检查中无法明确诊断需要加做免疫组化进一步鉴别,绝大多数良性病变均能通过穿刺活检得出最终的临床诊断。相对于恶性淋巴结病变,不管是淋巴瘤或是转移癌,单纯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一般仅能初步判断良恶性,甚至部分病例通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都无法区别良恶性,所以免疫组化在恶性淋巴结的确诊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上,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到%,而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也分别达到了98.47%、98.51%,这与邓红艳等的结果一致。这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对淋巴结疾病的良恶性诊断基本不存在误诊,但仍然存在少数的漏诊病例。本研究中的3例漏诊病例均为转移癌(2例乳腺癌转移,1例肺癌转移)。其原因为超声初步筛查时未能准确找到阳性病灶,而最终手术清扫时找到转移性的淋巴结,这与邓红艳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准确的超声诊断是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基础,也是避免漏诊的最佳方法。
将单纯穿刺活检以及穿刺活检联合免疫组化进行分组对比,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查在恶性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大,特别是针对淋巴瘤的病理分型、转移癌器官来源的判断上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在淋巴瘤的判断上,仅有1例是通过单纯穿刺活检确定了最终的病理分型,而对于绝大多数病例,单纯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仅能初步判断是否为淋巴瘤,部分甚至无法确定良恶性,需要加做免疫组化进行甄别。对于转移癌的病例,单纯穿刺活检能够做到最终诊断的18例,在这些病例中能够初步做出最终诊断是得益于患者已经有了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穿刺活检组织与原发肿瘤病理组织相符合,从而能够通过单纯穿刺活检确定原发灶,其他没有原发病灶的病例则需要加做免疫组化进行排查。
综上所述
以穿刺活检为基础的病理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上能够得出初步诊断,具有操作便捷、费用低廉、准确率高等优点,如能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可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加丰富、明确的病理分型以及病灶来源信息,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InnoFine经方出品的在科室日常操作及手术中有广泛的用途,包括:乳腺和甲状腺及组织肿块常规穿刺抽吸活检、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手术以及微创旋切等手术中;在产品包中,同时将探头保护套、无菌耦合剂、敷料包等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无菌材料归总到一起完成整个操作手术,方便并改善了科室对零星消耗性材料的成本节约及管理,使整个操作手术过程更加高效、快捷、规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