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享bull应用进展利用解剖弥散成
TUhjnbcbe - 2022/5/30 15:10:00
医院订阅哦!

解剖弥散成像RESOLVE

上一期,我们为大家带来了精选的解剖弥散成像RESOLVE在定量评估浸润性乳腺癌的研究结果。本期,我们将带来RESOLVE在前列腺活检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弥散成像已经成为临床标准序列,其对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在乳腺、盆腔、颈髓等疾病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肿瘤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传统弥散序列在一些部位仍存在易出现变形、分辨率低、伪影较多等诸多问题,给诊断带来了较大难度。西门子独有的全身解剖弥散技术RESOLVE基于西门子全数字3T磁共振射频平台,采用多次激发、分段读出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T2*模糊效应和长TE时间影响,实现实时相位校正及自动重新采集,减少相位误差,有效消除图像变形和提高图像质量。使用RESOLVE获得的DWI图像,分辨率可以与解剖像媲美,因此被称为“解剖弥散成像”。

上图左:传统单次激发弥散成像DWI,易变形,产生伪影上图右:解剖弥散成像RESOLVE,高分辨率,媲美解剖像

由美国哈佛医院与瑞典哥德堡大学以及西门子医疗科研部门刚刚完成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使用解剖弥散RESOLVE相比于传统弥散成像图像质量明显提升,可用于进行磁共振引导下前列腺癌活检的手术计划及术中检查。

相关文章已经于年发表在MagneticResonanceImaging上.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等,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前列腺成像的金标准是盆腔磁共振成像。最常用的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序列包括T2加权、弥散成像和DCE动态增强成像。弥散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有非常好的表现。但传统弥散成像在前列腺由于组织结构和磁敏感率的差异,易导致变形扭曲,与其他磁共振序列获得的图像难以精确融合,影响诊断效果。研究团队使用西门子大孔径3T术中磁共振扫描仪对于35位男性患者进行扫描并同时进行磁共振引导下的前列腺实时穿刺活检。首先使用高分辨轴位TSET2加权像制定穿刺计划,用以引导介入穿刺;穿刺针进入后,使用快速TSET2加权像确认穿刺针位置;分别进行解剖弥散RESOLVE扫描和传统DWI扫描。所有解剖弥散RESOLVE均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对于传统DWI,分别进行常规传统DWI(19位患者)和带并行采集的传统DWI(16位患者)。弥散成像的b值设置为0和s/mm2。

由高年资影像医生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如下。

图中可见,在两个扫描组中,甚至分别有7位(不使用并行采集)和1位(使用并行采集)的传统DWI图像无法用于诊断。解剖弥散RESOLVE全部可以用于诊断。而无论是否使用并行采集技术,传统DWI的平均图像质量得分都大大低于解剖弥散RESOLVE。平均伪影状态都大大高于解剖弥散RESOLVE。

上图:术中获得的图像。T2加权图中可见穿刺活检针的伪影;白色框中为前列腺结构;SS-DWI为传统弥散,MS-DWI为解剖弥散RESOLVEDWI,弥散像中白色箭头所示为前列腺癌病灶。可见解剖弥散RESOLVE肉眼即可观察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少的伪影和变形,以及更佳的ADC图质量。

对于两组患者实际进行的穿刺活检计划和实施中的结果如下表:

对比可见,无论是否使用并行采集,传统DWI相比解剖弥散RESOLVE的穿刺目标定位相比T2加权的一致性,定位错误都较高。还有7位患者完全无法使用传统DWI进行定位。综上所述,解剖弥散RESOLVE在前列腺成像中,相比传统DWI在图像质量、几何变形、伪影数量乃至诊断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定位适合活检的弥散功能受限区域时,所有的解剖弥散RESOLVE获得的图像结果都可以用于准确的活检穿刺定位。并行采集技术可以对传统DWI的变形有一定改善,但相比解剖弥散RESOLVE还有较大差距。医院已经用解剖弥散RESOLVE全面代替了传统DWI作为前列腺活检穿刺的引导依据,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普及。

版权说明影享国际

本文供广大医师学习交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享国际”。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影享国际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中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享bull应用进展利用解剖弥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