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已经得到初步的应用,那么可否用于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和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淋巴结在腋窝的解剖分区?
年8月11日,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正式发表医院富泽龙、田利、冯锐、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承玉等学者的研究报告,探讨了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根据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实际情况,探索乳腺癌患者腋窝新分区的方法,为临床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该研究将亚甲蓝染色法示踪前哨淋巴结技术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相结合,分析年6月~年6月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5例术前临床分期为T1-2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收集并记录患者资料,并通过具体的试验数据,分析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学定位及学形态与腋窝淋巴结的解剖关系,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和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淋巴结在腋窝的解剖分区。
结果,其中2例因前哨淋巴结有转移癌被排除,其余33例纳入数据分析。3例(9.09%)肋间臂神经位于距腋静脉下缘0~2.0厘米(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区),27例(81.82%)位于2.0~4.0厘米(前哨淋巴结区),3例(9.09%)肋间臂神经位于4.0厘米(前门哨区)。在距离腋静脉下缘0~2.0厘米区域内,5例找到1~2枚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淋巴结;在2.0~4.0厘米区域内,33例均找到前哨淋巴结,其中4例各发现1枚重合淋巴结;在4.0厘米区域内均未找到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淋巴结和重合淋巴结,3例找到1~2枚前哨淋巴结。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肋间臂神经个体差异大、形体各异、距离腋静脉下缘的距离不等,腋静脉以下的腋窝区域可分成3个区域,距离腋静脉下缘2.0厘米的位置可作为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淋巴结和前哨淋巴结的分界线,且前哨淋巴结和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淋巴结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合率。
通信作者:冯锐(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