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与镜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栏目
介
绍lanmujieshao
经历苦难才能体味幸福,遭受战争才能明了和平的意义。*土之下,文化内涵应有回声,遗忘的精神可有镜像。探索与知晓一个地域的玄机,揭开那些不被人知的过去,在此上演的浪漫,挖掘刀光剑影的故事。
请用你的笔,写下这里,那里,镜像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
本栏目欢迎关于历史、人文、地域文化、纪实散文等内容的作品。
向本栏目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回声与镜像”字样,其他要求与普通投稿相同。
本栏目每月进行评审,冠*文章颁发证书与物质奖励。
追寻土家风流
关于跳丧风俗
作为一个土家族散文家,我对土家文化是应该有所了解的。但我不是土家文化方面的专家或学者,没有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所以,关于跳丧之源流,只是个人的一些思考和认识。也可以说,只是一个作家的推理和判断。
我倾向于跳丧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前舞”。研究楚辞的专家杨昌鑫先生指出:《国殇》渊源于巴族及其后裔土家族祭祀其鼻祖——氏族社会*事联盟首领廪君之“殇”。人类学家潘光旦先生考证:跳丧衍生于土家族地区祭族祖白帝天王征战之死的“*殇”。他们的观点,为我们追溯“撒尔嗬”之渊源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为什么说跳丧起源于“*前舞”呢?当然,“*前舞”是现代的说法,过去不这么叫。也就是说,跳丧舞有一个从古至今、从源到流的演变过程。
从跳丧舞演变过程来看,它经历了五个阶段。它最早叫“大武舞”。史籍《白虎通·礼乐》记载:“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故中作‘大武’所以节喜盛。”周武王靠着前歌后舞的巴人打败商纣以后,将巴人的战舞改编,取名为“大武舞”。根据历史记载,讨伐商纣王时,前歌后舞的只有巴人*队。所以,周武王所创的“大武舞”必来自巴人。“大武舞”后来被巴人世代演练传习。
第二阶段,跳丧舞叫“巴渝舞”。《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善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这证明刘邦看过巴人的歌舞,《巴渝舞》在汉朝宫廷里也有表演,而且刘邦下了一道命令,让宫廷的舞人和乐师学习巴人的舞蹈,叫做“巴渝舞”。
第三阶段,跳丧舞又叫踏蹄舞。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巴人的舞蹈是“击鼓而祭,白虎之后,其歌必号,其众必跳”。跳丧舞的形象呼之欲出。宋代《溪蛮丛笑》记载:“死亡群聚歌舞,舞者联手踏地为歌,名曰踏歌。”《湖北通志》记载:“巴人好歌,名曰踏蹄白虎事道。”其表演形式,也是绕尸而歌,以弓箭为节,打鼓踏蹄祭白虎。祭白虎就是祭祖先,祭巴人部落的廪君。
第四阶段,它叫跳丧舞。明清以后,延续至今,在湘西、鄂西保留跳丧风俗的地方,府志、县志均有记载,所谓处丧,击鼓而舞,以为道哀,村民相聚,通宵达旦。从武王伐纣算到现在,跳丧舞的传统保留了将近多年。
第五阶段,跳丧舞又叫巴山舞。这种演变发生在当代,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长阳的民族民间舞蹈专家覃发池先生索性将跳丧改编成了巴山舞,其中也结合了摆手舞的有特色的舞蹈语汇。舞姿更舒展,更舞台化,更艺术化。但民间跳丧照样我行我素,所以说巴山舞是从跳丧舞和摆手舞中派生出来的,分离出来的,变异出来的一种现代民间舞蹈。
归纳起来,跳丧舞源流如下:
大武舞(周代)巴渝舞(汉代)踏蹄舞(唐宋时期)跳丧舞(明清至今)巴山舞(当代)。
从伴奏乐器来看,*前舞用的是鼓,跳丧舞用的也是鼓,出现了惊人的一致。这不是偶然的。虎钮錞于就是一种与钲合用,用于号令*队行动的*乐器。它造型奇特,如腰形铜鼓。它的音色,音质,发声原理,特别有个性特点。演奏时,它的基音比较稳定,给人印象,声音是一阵一阵的。它是威武勇猛的助阵的鼓,*鼓。
考古学家考证出这种乐器的分布图,就在古代三峡和武陵地区巴人地域内,具有分布的密集性。作为好战尚舞、天性劲勇的巴族,他们与錞于的密切联系,亦是一种必然。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正明说:“一个是冲锋的时候,一个是为阵亡的战友送葬的时候,巴人总是载歌载舞的,这一种风格一直保留到现在,这就是清江土家的跳丧。”
这种舞蹈的特点,节奏简单,富有力度,方向统一,确实是辅佐战争的基本特点。当时击鼓号令的鼓,用来统一节奏和方向,这就只能是虎钮錞于这样的*乐器了。一是只有巴人才有带虎钮的錞于,二是当时的战争也需要它来指挥冲锋祭葬战友。
从跳丧舞的参与者来看,只限男人,女人不能参加,这确实与战争有关。有句话不是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吗?清江跳丧也说:“男人跳丧,越跳越旺;女人跳丧,家破人亡。”为什么不让女人参加呢?战争是残酷的,特别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死亡率相当高。女人要留在家里生孩子,保持种族延续,等儿子长大了,南征北战就后继有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跳丧与*前舞也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必然关系。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直到今天,歌舞仍然是他们表达生活和生命价值的一种艺术方式。源于*前舞的跳丧舞,是土家族代表性舞蹈之一,是土家人生命归宿的壮歌。
关于巴楚源流
一、巴人的起源:
传说时代的巴人,主要活动于今三峡地区。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务相是巴人第一个有名字的先祖。
务相时代,一起共同生活的有巴、樊、瞫(shěn)、相、郑五姓,他们出自一个叫做“武落钟离山”的美丽地方。
在传说中,武落钟离山上有两个幽深的洞穴:赤穴和黑穴。务相所在的巴氏出自赤穴,其他四姓出自黑穴。
五姓人要推选一位强有力的领袖,于是相互约定,大家往山崖上的石洞内投剑,投中者就奉他为君。务相的臂力过人,剑法精确,结果只有他一人投中!
众人又约定制作土船,载人后能够在水面上航行,到达彼岸就可以成为君王。这次比赛结果再次印证了务相的非凡本领,只有他造的船能在水面浮行并抵达目的地。
于是四姓之人彻底信服,共同立务相为巴人的头领,号称“廪君”。
二、巴人的迁徙:
廪君成为五姓巴人的首领后,首先考虑的是巴人生存空间的拓展问题。他率领大家乘船从夷水向盐阳进发。夷水就是现在的清江,因其流域盛产盐卤,所以又被称作盐水。
盐阳居住着一个叫做神女的人,她对廪君说:“我们这个地方广阔富饶,出产鱼和盐,我愿意把你留下来,大家一起共同生活。”但是廪君志向远大,要为子民开疆拓土,不愿被约束,拒绝了盐水女神。
盐水女神为挽留廪君,夜晚来和廪君一起共宿,天亮后就化为飞虫,与大群飞虫一起,遮蔽了目光,天色像*昏一样。这样过了十余天,廪君觅得了一个机会,射杀了盐水女神,天空便豁然开朗。
廪君于是在夷城建都,成立*权,其他四姓人均为其部下。后来,廪君死了以后,其*魄永远变成了白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人对白虎的崇拜,其实是对祖先的崇拜。
清江是一条盛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河流。这里是巴人先祖生活的地方,巴人从这里走出来,走向鄂西渝东,走向长江三峡,也走进了历史。
三、巴楚的关系:
巴人部落为了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在长江中上游的山地中不停地迁徙,不停地游走,寻找他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时间很快驶进了春秋。因为近邻楚国的逐渐强大和压逼,巴国也异乎寻常地活跃起来。
巴和楚,他们一会儿是盟友,一会儿是敌人;一会儿共同征战,一会儿互相杀戮。他们在纠缠中走过,在你进我退中游走。
公元前年,巴与楚就展开了文献记载中能看到的第一次战争。楚文王时,调巴人*队进攻申国(在今河南南县北),巴人*队经过楚地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乘机占领了那处。这年春天,楚*在津(今湖北枝江县西)大败巴国*队。
公元前年,位于今鄂西北的庸国乘楚国大饥荒之际,联合江汉平原诸国反对楚国,连败楚*。秦国与巴国的援*与楚一道,灭掉庸国并三分其地,巴国分得原属于庸国的巫山、巫溪一带。
春秋中后期,是巴国最强盛的时期。松滋之战后,巴国再也无力向楚国挑战,楚国则不断西逼,而巴国步步败退。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正当巴国外临强敌,难以应付之际,内部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动乱。巴国将*巴蔓子向楚国求援,答应平息爆乱后送给楚国三座城池。胜利后,精忠报国的巴蔓子,处在守信与守土的两难抉择之中,最后毅然自断头颅,壮烈牺牲,保全了巴国的国土。
从英雄的鲜血中,楚王感到了巴人的豪迈和勇敢,也依稀看到了巴国的虚弱和自己的机会。楚国不久就乘机占领了巴国的大片土地。到楚威王时,派遣将*庄蹻带领*队循长江而上,扫荡了巴国黔中以西的大片国土。
四、巴楚的结局:
公元前年,秦国先后灭掉蜀国与巴国,并对巴人部落实行类似于民族自治的*策以巴制楚。
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白起大举攻楚,占领楚国国都——郢,楚襄王败退陈城。
自此以后,巴国和楚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战。
著名的考古学家、科幻作家和人类学家童恩正先生,在他撰写的小说《古峡迷雾》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最后的消失中的巴国。最后一个巴王率残部抵御秦*,向东部祖先的故地撤退,误入出口是万丈绝壁的*金洞,最后饥饿而死。几天以后,前往追击的秦*都失望地回来了。据说巴族的残余人员已死在川东的崇山峻岭中,在那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消逝了,也从历史上永远的消逝了。
神秘的巴人真的就这样消失在三峡的烟雨云雾之中了吗?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觅这个民族的背影和遗迹。如今,位于西陵峡畔石牌村的三峡人家风景区,神奇的巴王宫和巴人部落,以及被称为时光隧道的灯影洞,或许是我们破解这个千古之谜的线索之一。
巴和楚从战国中期进入三峡地区,到战国晚期偏早时期退出这一地区,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结果,为我们佐证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从巴人部落的农耕与传奇,走进峡江岁月的风情与民俗吧。
本文选自甘茂华先生新作《穿越巴山蜀水》
作品回顾
甘茂华
与你相约在秋天
甘茂华
古盐道与白溢寨
甘茂华
与葛水平的邂逅
甘茂华
黛妹啊黛妹
甘茂华
兰香九畹溪
甘茂华
漫谈歌词写作
甘茂华
漫谈散文写作
甘茂华
迟子建记梦
甘茂华
看看马克思小时候
甘茂华
让灵*跟上脚步
甘茂华
旗袍的风情
甘茂华
年火
甘茂华
走进乐平里
甘茂华
鲜花盛开的夏阳河
甘茂华
走在寻找散文的路上
甘茂华
写给春天的话
甘茂华专栏
伟大的句号
甘茂华专栏
母亲的魔幻现实主义
甘茂华
从娃娃寨走出来的作家
甘茂华
清湖村纪事
甘茂华
一棵香樟树(23)
甘茂华
一个快乐人走了
甘茂华
与生命相关的四条河流
甘茂华
回故乡之路(上)
甘茂华
回故乡之路(下)
甘茂华
草根味道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投稿邮箱:hebeil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