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因“发现右乳肿块9年余“入院
9年内陆续进行两次微创手术,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年4医院超声提示:右乳结节,BI-RADS4a类。我院5月乳腺MR提示:右乳结节,BI-RADS4a类。
术后我院及外院病理不符,送上海医院会诊,历时一个月并请国际会诊得出以下结论:
乳腺梭形细胞癌(Spindlecellcarcinoma,SpCC)是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breastcarcinoma,MBC)的一种亚型,属于较为罕见的病理类型。年WHO乳腺肿瘤分类将梭形细胞癌归为化生性癌的一个亚型。SpCC发病率极低,占所有乳腺癌的0.%~0.5%。SpC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单发乳腺肿块,具有快速增生的特性,内部组织坏死可引起囊性变。
病理特点:
Spcc可由单纯梭形细胞/肉瘤样细胞构成,也可由梭形细胞/肉瘤样细胞和其他癌成分共同构成,分为从低级别的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到高级别的癌肉瘤。在梭形细胞成分中可能会见到局灶普通型浸润性乳腺癌和(或)导管原位癌。SpCC的起源尚存在争议,随着肌上皮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CH)标记物的不断涌现,MBC具有肌上皮免疫表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治疗:
SpCC绝大多数呈ER、PR、HER2阴性,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尚不明确,目前以手术治疗联合辅助化疗和/或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SpCC易出现局部复发,是一种远处转移率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的侵袭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差,密切地随访是决定预后的重要措施。
影像表现:
化生性癌影像学多表现为实质性占位病变,无特异性,肿瘤形态不规则、毛刺、内部钙化及后方伴声影等常见恶性乳腺肿瘤的特征在MBC中并不常见,多数病例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特征。超声多提示为低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形态多不规则,周边缺乏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多无钙化灶。常发现实性和囊性的复杂回声,内部回声不均,边缘多数仅表现为短小毛刺或局部边缘成角,多数测及2-3级血流信号,伴有杂乱的新生血管形成。乳腺钼靶多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致密影像,微小钙化灶及毛刺样征样改变并不常见。乳腺MRI成像显示肿块多有不规则边缘及形状。T2加权有助于区别MBC与其他乳腺癌肿瘤。
以下是笔者去年碰到的一例梭形细胞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