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蔚蓝讲坛”可以免费订阅!
一、怎样解读乳腺癌的病理报告?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的是,乳腺癌的发展也符合疾病进展的一般规律,即从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导管内癌)~微浸润乳腺癌~浸润性癌的过程,当大家拿到报告会看病理报告写的很多内容:比如“乳腺腺病,部分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中级别/高级别”、“乳腺高级别导管内癌为主,局部可能伴微小浸润”等等……会觉得自己一头雾水……
病理诊断都被认为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所以读懂这一份报告尤其重要。
最常见的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举例说明)是这样的:“浸润性乳腺癌,II级,非特殊型。”这里的“II级”是显微镜下的组织学分级,I级代表危险性低,II级代表中等危险性,III级代表危险性高。组织学上级别越高表示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非特殊型”约占所有乳腺癌中的90%,每个患者的报告都不会绝对相同,所以当你拿到病理结果的时候就需要咨询你的主治医生了。
二、那么,是不是病理提示“浸润乳腺癌,III级”就意味着进入“晚期”了呢?
分级和分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III级”只表示病理分级,癌迅速发展的潜能很大,是否为“晚期”还需要结合分期:
任何肿瘤的分期主要根据三个要素: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器官(M)的转移情况。
这里还存在两种情形,即临床分期(cTNM)和病理学分期(pTNM),怎么理解呢?一位患者从发现乳腺病灶到手术之前这一段时间里,会做各种检查,如B超、磁共振、PET-CT及淋巴结触诊等等,接诊医师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来判断的分期称为(临床分期),通过治疗后,直到手术切除病灶后,病理报告的结果又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估称为(病理学分期),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有时会略有不同。
得到TNM分期(尤其是病理分期)后,再结合客观检查(比如CT等)的的结果,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患者处于早、中、晚期。
当然还需要结合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报告来判断风险因素。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技术,可以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等多项指标。免疫组化报告关乎患者的治疗方式,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更重要。主要有以下四个指标:ER,表示雌激素受体,PR,表示孕激素受体,这两个都反映患者是否适合内分泌治疗。
HER2,表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免疫组化领域表示为C-erbB2。HER2(-),表示阴性HER2(1+)表示轻度表达;HER2(2+)表示中度表达,需要进一步做FISH(荧光位数杂交)检测明确有无HER2基因扩增;HER2(3+)表示过度表达,表示患者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治疗。
Ki-67,表示肿瘤增殖指数,Ki-67阳性百分比越高表示肿瘤增殖活跃性越高。一般低于15%较好。
三、复发风险和分型:
一般会分为两种:近期和远期。近期风险一般指术后5年以内的复发风险,患者在术后2~3年将面临第一个复发高峰期;近期复发的人群比例要比远期复发高一些。复发人群中有一部分是绝经前患者,更多的是绝经后患者。评价近期风险主要有St.Gallen风险分层和STEPP分析等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方法,以及21基因、70基因、BCI、PAM50、EPClin等基因检测工具。
远期风险是指术后5~10年以后的复发风险。评价远期风险的工具有基于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年龄因素等建立的模型(如CTS5),以及BCI、PAM50、EPClin等基因检测工具。
乳腺癌不同于其他的癌症,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存在更高的转移风险。如果单从病理报告上,我们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乳腺癌转移的风险如何,只要结合肿瘤大小,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就可以进行大致的判断。
另外在乳腺癌中,将ER、PR,Her-2联合Ki-67指数可以对乳腺癌做更细的分类:
LuminalA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14%)这类型患者几乎不需要化疗,多数只需要单纯的内分泌治疗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也需要结合临床分期等各因素决定。
LuminalB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14%)ER和(或)PR阳性,Her-2过表达,此时无论Ki-67在任何水平都将乳腺癌界定为LuminalB型这类型患者一般选择多方案综合治疗。因为存在激素受体阳性,所以内分泌治疗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然需要配合化疗、靶向药治疗等其他手段。
HER-2过表达型HER2阳性、ER、PR阴性,Ki-67高表达(≥14%)这类型患者靶向治疗有效,常见的靶向药有: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口服药物:吡洛替尼,拉帕替尼等
三阴乳腺癌ER(-)和PR(-)Her-2(-),Ki67高表达(≥14%)。这类乳腺癌不适用内分泌治疗,且预后相对不好。三阴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都不敏感,容易出现转移,但肿瘤生长的比较慢。乳腺癌患者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