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乳腺增生,也多因肝郁肾虚我用疏肝补肾
TUhjnbcbe - 2024/12/23 15:55:00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肝郁肾虚型乳腺增生。

什么叫肝郁肾虚型乳腺增生啊?

肝郁肾虚是中医的一种证候,可以见于很多疾病。临床上这种类型的乳腺增生患者还是比较常见的。

主要表现有:

经前或经时乳房胀痛不硬,或乳房发育不良,或月经过少或婚久不孕。胁肋胀痛,尤其在生气、郁闷或者受到情绪的刺激之后会更加明显。

如果时间久了,还会表现为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等症状,还伴有腰膝酸软,以及精力减退、动、耳鸣头晕目眩等症状。红苔少,脉细弦略数。

中医在调理这种类型的患者时,一般都会疏肝补肾、同时理气活血,兼顾化瘀散结。

曾经有一位患者,女性,34岁,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多年,双乳胀痛,经前明显,经后缓解,易怒心烦,生气后加重,经中药治疗后减轻。

但是2个月前因生气及劳累致病情加重,双乳持续性疼痛经后不缓,同时还伴口干口苦,失眠这些症状。

因为之前经过中医调理,这次还是来看诊中医。

刻诊,见患者月经不定期,量可,时有血块,色暗,饮食正常。

查体:双乳外形正常,乳内可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块,质韧硬,压痛明显,边界不清,活动可,腋窝淋巴结。舌淡苔白,脉沉细。

这个时候,我给的诊断是乳腺增生病,证属肝郁肾虚、气滞血瘀痰凝。

治则为疏肝补肾、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服药6剂后,患者反馈自己病情有明显减轻,自述口干口苦消失,双乳仍有疼痛,询间病史自幼即有明显怕冷肢凉史,舌脉同前。

根据病史,患者肾阳虚明显,以温阳散寒、化痰散结为治疗原则,治以阳和汤加减。

继服10剂后乳房疼痛明显减轻,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加,查体双乳肿块较前变软缩小,无压痛。

调方一次,再服6剂后乳房疼痛及腹痛均消失,乳房肿块基本消失,大便正常。后期做成了丸剂,随访半年未复发。

好了,这则医案,我给大家讲完了,上文这个患者就是典型的肝郁肾虚型乳腺增生。

患者,有乳腺增生病史多年,双乳胀痛,经前明显,经后缓解,易怒心烦,生气后加重,这个就是肝郁气滞的表现。

肝主宣泄,心烦易怒很容易引起肝气不舒,如果时间长了,就会郁结,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这个时候就会引起疼痛。

而且患者初诊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脉象沉细,说明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说明气血不足,舌体失养。

为啥会有气血不足?

肾藏精为人体之先天,肝藏血为女子之先天,精血同源,肝肾同源。患者自幼即有明显怕冷肢凉史,这种很明显是属于肾虚。

肾藏精生髓,骨髓我们知道是能生血,肾虚失去濡养,自然也就精血不足。

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郁怒伤肝,木克脾土,或思虑伤脾,肝脾不和,可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结聚于乳房。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为肾一天癸一冲任性轴核心,肾中精气盛衰决定着乳房生长、发育及分泌功能。

若肾气不充,天癸迟至,冲脉失养,任脉不通则不能糯养乳房,或阳虚不能驱散阴寒痰湿之邪而发病。

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疏肝补肾,理气活血、化痰散结。结合临床,中间经过几次加减,最终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乳腺增生,也多因肝郁肾虚我用疏肝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