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丁林救母的故事
TUhjnbcbe - 2024/10/22 16:00:0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11月,陕西省长武县丁家镇南锏村。

丁林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为了将母亲从死亡线上拉过来,他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半新不旧的五间瓦房也卖了,一家人搬到了祖上留下来的一孔窑洞里。丁林是在这孔窑洞里长大的,21岁那年,他要娶媳妇,父母在塬上盖了房。窑洞已有十多年不住了。

采访时,他媳妇吴惠娟接的电话,“当时婆婆的乳腺癌复发,癌细胞已转移到两侧的淋巴结,必须大手术清除清扫。丈夫把能卖的都卖了,钱仍然相差很远。一天他直愣愣地看着我,把我吓哭了,我说丁林你是不是想卖我呀。丈夫苦笑着说,‘这么好的老婆,咋能舍得卖呢,也犯法啊。我是想卖房子,你能同意吗?’我说只要家人能在一起,卖啥我都支持。房子本来就是老人盖的,卖!”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吴惠娟是一个贤惠的媳妇,她介绍说,“房子卖了六万,可婆婆的治疗费至少在四十万左右,我和丁林愁死啦,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居,我们两口子见人就磕头,东拼西凑借了三万多,在这个穷山沟已经算破天荒了。要不是你们帮助,我和丁林就是上天入地也救不了婆婆。邯郸慈善机构救了我们全家。”

其实,母亲乳腺癌刚开始复发时,丁林思想上并没有多大压力: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想办法治疗就是了。幸亏家里有件宝——乾隆年间的土黄色瓦罐,14年前母亲患乳腺癌,因为家里还有积蓄,没有舍得卖——时间越长越值钱,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出手。

家里有这么一件宝,丁林留意过这方面的信息,知道瓦罐价值不菲。但他没敢多想,只要能卖个三四十万,母亲就有救了。

咸阳城里一位行家看后,说是仿制品,不值几个钱。

丁林记事起,这瓦罐就放在锅台上,母亲用它盛盐,后来家家户户吃上了袋装盐,母亲就用它盛鸡蛋。再后来从电视里知道它是文物,就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

怎么能是仿制品!胡说八道,想捡便宜吧?

丁林离开咸阳,费了不少周折,在西安找到专家,专家笑着对他说,如果你不喜欢仿制品这个词,我可以换个说法,是赝品。

“这不一样吗。”丁林红了脖子黑了脸地和人家争论不休。专家当然也不是好脾气,呵斥道:“你想钱想疯了吧。”把丁林轰了出来。

丁林抱着瓦罐回来了,快到家时,一想到母亲还等着钱救命,他恨瓦罐是仿制品,更恨自己没本事,便坐在黄土坡上号啕大哭,那泪,像太阳融化了房檐下的冰柱,嘀嘀嗒嗒流进了怀里抱着的赝品里。

只好变卖房产了。

母亲医院,由于医疗费不到位,不能手术,只能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维持生命。幸运的是,通过病友,丁林与邯郸市慈善机构取得了联系。

他向邯郸市慈善机构提供了完整的救助资料,包括村委会、医院的各种证明,以及14年前母亲双乳切除的照片,目前母亲乳腺癌复发、癌细胞转移后卧病在床的照片等。丁林在救助信后边附言说:

“母亲在,家就在。我真的不敢想象母亲不在的日子。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我是母亲的希望,却眼睁睁看着母亲被病魔一天天吞噬,无能为力。我情愿在病床上煎熬的是我,而不是母亲,可这事无法代替,只能让我更加痛苦。母亲劝我说,人的命,天管定,不要想不开,都是上苍的安排。因此我对上苍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多么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帮我,让我的母亲摆脱上苍的安排,重新站起来。

我的母亲是苦难的母亲,母亲的一生是承受苦难的一生。母亲一辈子都在操劳,没享过什么福,我真不希望她这么早就离开我,离开这个世界。感恩大家。”

邯郸市这家慈善机构决定将丁林的附言作为救助项目的一部分,一并推向互联网,展开募捐。

丁林的母亲叫会秀芹,年出生于陕西省长武县马坊村。就像她儿子丁林在救助信附言里说的那样,会秀芹的出生,好像就是为了承受苦难而来的。她的少女时代正是灾荒不断的年月,她虽然一辈子没有上过学堂,从记事起,就知道“青黄不接”这个词。每年一开春,家里黄的粮食吃完了,地里青的能吃的东西还没有长出来。

每天只有两顿饭,有时一顿。但是不论几顿,饭稀得可以照见人影。饭虽稀,却能抵抗一会儿饥饿,没有什么后遗症,会秀芹最发怵吃糠窝窝。糠窝窝当然是糠做的,一拿就散,只能用手捧着吃,把嗓子扎得生疼,不好下咽。严重的是咽下去几天拉不出来,拉一次大便都像过关口一样十分费劲,每次带血。拖累她一辈子的痔疮就是那个时候坐下的病根。

会秀芹四五岁就学会了上树,到了二三月,榆叶儿、榆钱儿、槐花儿、柳芽儿......只要是树上能吃的,无论多高,甭想难住她!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家里不让她上学。那时候上学基本上不怎么花钱,不是供不起,主要是她去念书了,家里就缺了一个能顶大人干活的人,既要照看弟弟,又要做饭洗锅洗碗,喂猪喂羊......

采访时,会秀芹在电话里说,“那时候虽然苦,也是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在山里放羊,看不到人的时候,她就扯起嗓子,依照喇叭里的样板戏吼几声秦腔,时间长了,秦腔吼得有板有眼,学会了不少段子。村里发现了这个“人才”,让她加入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了两年“小铁梅”。也在《龙江颂》里扮演过小角色。有一次演出很糟糕,由于舞台小,翻跟头时翻到台下,把台前的小观众砸出一片哭声。以至于后来的演出中,她一出场,离舞台近的观众都拼命往后撤,让她脸儿上很下不来。

一天天长大,告别了苦中有乐的少女时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找一个如意的丈夫。什么青春、爱情、理想等等,在这偏僻落后的穷山沟,似乎是难于启齿的玩意儿,那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仿佛只有任其摆布,才算得上穷人家的闺女。因为穷,弟弟娶不到媳妇,在父母的恳求威逼下,她走进了“三家换”的婚姻怪圈,为弟弟“换”来了媳妇,自己也被另一个穷家的女儿“换”走,嫁到现在的南锏村的窑洞里。

进了门才知道,婆家不但穷,丈夫类风湿、心脏病于一身,根本干不了重活。但这并不影响会秀芹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两年后土地承包,种地、砍柴、挑水等主要农活,都有她一人承担,还要拖儿带女伺候公婆。常年摸冷着寒,会秀芹带上了一身的妇科病。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上苍总算眷顾了勤劳的会秀芹,一双儿女长大,又在塬上盖了新房,搬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窑洞,儿媳妇娶进门,次年添了孙子。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家里渐渐有了积蓄。一家人和和气气,那时候会秀芹还很能干,屋里屋外,越做越有劲,日子虽然算不上多富裕,却也甜蜜滋润。苦尽甘来,她甚至感觉到美满的生活向她招手了。

可是美满的手刚刚举起,却停在了空中。

为了家庭,为了儿女,她终日辛劳,身体早已透支,年会秀芹被查出乳腺癌。于是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中药控制等等,花费20多万元。突如其来的病,把一步步好起来的家庭打的一塌糊涂,不仅花去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

按医生的说法,乳腺癌手术后,五年不复发就算彻底痊愈了。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因病欠下的债也已还清。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会秀芹安然无恙。

受伤的家庭在慢慢地恢复元气。

谁能想到万幸中还存在着不幸!乳腺癌像埋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14年后,就在会秀芹及家人逐渐把它淡忘,坚信它一去不再复返的时候,突然“爆炸”了。而且还伴随着癌细胞大面积转移,比14年前还要凶猛。

于是出现了丁林卖“宝”救母的故事。遗憾的是,那宝竟是赝品。

会秀芹已经60岁。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倘若住院治疗,在她的拖累下,好不容易走到现在的家庭将很快垮掉,自己早年的苦难生活就会在儿孙身上重演,这让她不寒而栗!

她必须放弃治疗。不能拿自己这条60岁的老命毁掉一家人的幸福。不过她也深知,放弃治疗,儿子丁林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左右为难中,她想到了自杀......

“糊涂啊,”丁林察觉到了母亲的心思,抱头痛哭,“要死咱娘儿俩一起死......”

年12月19日,邯郸市这家慈善机构医院13万元,用于会秀芹乳腺癌复发手术治疗,年3月8日,又汇去10万元,用于手术后恢复化疗。7月底,会秀芹康复出院,目前在家里服用中草药巩固。

长武县民政部门和南锏村委会为会秀芹一家办理了低保,并提供了资金救助,丁家的房产也被收了回来。丁林被一家私营企业看中,有了一份收入不错的稳定的工作。

一家有难,多方支援。

美满幸福的生活已经敲开了会秀芹一家人的门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丁林救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