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别策划:艺术品打假有多难
一年一度的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 打假 成为3月各行各业的一个主题。而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较为特殊,在市场交易中已经形成诸如 卖假不退 、 拍卖不保真 、 古玩不打假 等所谓行规。不可否认,这种特殊的行规依然阻碍着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妨碍着市场从 小众 往 大众 升华。艺术品市场再不打假,更待何时?艺术品市场到底假到几何?净化市场,该何去何从?打假英雄怎么看待目前的市场? 艺术品打假从民间开始 文/本刊 贺 雷 李荣坤 陈君达 打假 在社会其它行业和领域均由官方主导,自上而下进行,唯有艺术圈的打假始于民间。自去年艺术品秋季拍卖开始,一股艺术品 微博打假 之风开始兴起。 微博打假 作为民间打假的一种新兴方式,对艺术品市场的监督效应可谓相当 给力 。 给力 的微博打假 去年10月,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微博)在其微博上爆料某拍卖公司欲上拍的张晓刚作品《小女孩》为仿冒的赝品,之后该拍卖公司公开撤拍此作品,并与艺术家达成共识, 拍卖公司与艺术家应共同维护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对待艺术品真伪鉴定 。 11月,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微博)在微博上质疑秋拍中一件林风眠作品并非真品,在微博上引发了对林风眠作品真伪的争论。 12月,《顶层》杂志官方微博发布著名油画家段正渠(微博)1993 年作《烤火》在上海聚德拍卖中以110万元成交后,段正渠直接回应: 假画!原画挂在家里! 之后,拍品的委托方与段正渠本人取得联系,通过双方沟通,段正渠回忆起这幅《烤火》,是当年自己不满意且嘱托学生帮忙销毁的画作,上演了一出打假乌龙事件。 这些打假事件,且不论最终效果如何,都将艺术品真伪的争论曝光于大众的面前,这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艺术家通过微博直接参与到打假行动之中,对备受诟病的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亦起到了一定的补充。 但北京华辰拍卖(微博)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微博)认为,打假需要理性,微博打假对制假涉假行为产生一种舆论氛围,是一种压力,但这中间也出现过不内行的盲目打假行为和不科学的质疑,这个也需要杜绝。通过舆论的曝光,一个非常积极的局面,是现在没有一家拍卖公司敢于公开的卖假,拍卖公司已经不可能通过靠卖假来维持生计,这是舆论和公众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