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年乳腺癌全球新增人数达万人。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特点。
现代研究已证明淫羊藿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是突破乳腺癌治疗瓶颈的手段之一。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辛、甘,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是常用补肾中药。
《本草纲目》记载:“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淫羊藿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强心、调节免疫、骨代谢与内分泌、抗抑郁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且能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多种癌症,尤其是肝癌、乳腺癌的治疗等。
淫羊藿作为治疗乳腺癌的常用中药,具有温肾助阳、调摄冲任的功效,临床常以复方形式高频率入药。
中医称乳腺癌为“乳岩”,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
“正气亏虚”是其发生发展的根本,《医宗必读·积聚》谓:“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中医外科认为,乳腺癌发生主要由于内在正气长期不足,加之六淫内侵,肝脾气郁,冲任不和从而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邪*互结。
结合现代社会背景,乳腺癌多属脾肾两虚,患者多年老肾气亏虚,脾胃功能下降,先天与后天的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加以情志不舒及内分泌、免疫功能异常合而发病。
尤其是ER阳性乳腺癌经长期内分泌治疗后多表现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肾虚表现,淫羊藿“能益气力、强志”与此病机相互契合。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患者接受以上治疗后依然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导致其生存率和预后情况不容乐观。
淫羊藿作为补肾中药被证明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广谱抗肿瘤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淫羊藿中的有效成分淫羊藿素、淫羊藿苷以及淫羊藿次苷II等可以通过多种机制直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可改善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减少耐药抵抗以及协同增效,尤其在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与防止转移方面具有可探究性。
同时作为补肾扶正类中药,通过补益正气改善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淫羊藿与西医结合可以起到协同抗乳腺癌的作用。
名誉院长
医院中医肿瘤知名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
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汪承领知名中医肿瘤专家,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研习中医药,恪承衣钵,对中医中药研究颇有建树。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医疗、科研工作30余载,熟读中医经典,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善于辩证施治,以祖国传统中医学为基础,望、闻、问、切与辩证施治之妙方良药的开拓与创新,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多年来医院肿瘤科主任。特别在运用中医“扶正”与“固本”治则方面颇有建树,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实现了带瘤生存的疗效,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并建立了完善的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独特体系。尤其针对脑瘤、鼻咽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肺癌、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膀胱癌、骨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白血病以及多发性转移癌等恶性肿瘤、晚期肿瘤患者的中西医治疗。根据不同病患,定制专属个性化诊疗方案,坚持一人一方,贯彻落实中医经典传统传承,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