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症性病变类型多样,相对肿瘤性病变而言,病理医师对这类病变的认识尚显不足。不过,如病理诊断有误、导致临床未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及治疗,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比如,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盲目切开引流,容易导致切口难以愈合,而此时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准确诊断乳腺炎症性病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炎症性及反应性病变
一.脂肪坏死
病因:意外创伤,穿刺检查,手术,放疗。男性则多因为创伤所致。
临床表现:表浅的无痛性肿物,偶有被覆皮肤的皱缩或凹陷。一般表现为约2cm孤立性肿物。如同时应用华法林等抗凝治疗,乳腺及皮下组织的出血、脂肪坏死偶可进展为坏疽。
部位:任何部位均可受累。
相关检查:如患者有保乳手术病史、放疗病史等,临床及影像学可能很难将脂肪坏死与肿瘤复发鉴别。
组织学表现:具有时序性。
首发表现为脂肪细胞的受损,具体如体积减小、胞质细腻空泡状等;
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伴含铁血*素沉积;部分组织细胞可类似脂肪母细胞,但组织细胞大小相对均一,胞质内可见细腻空泡,细胞核一般为圆形、无受压表现;
随着时间推移,可出现巨细胞肉芽肿反应;周边可出现纤维化而包绕坏死脂肪组织、细胞碎屑、钙化灶;
病程后期,反应性炎性成分被纤维化取代,形成致密瘢痕。
图2.1.脂肪坏死。(A)早期脂肪坏死可见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出血;(B)早期脂肪坏死中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C)愈合中的脂肪坏死,该例为1cm卫星灶粗针穿刺活检,镜下可见梗死的脂肪细胞、出血、组织细胞浸润;(D)晚期、机化后的脂肪坏死,可见纤维化及含铁血*素沉积;该例为垒球所致创伤6周后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
图2.2.脂肪坏死。本例曾有乳腺导管内癌而行肿物切除病史,此次钼靶检查同一部位发现病变,粗针穿刺活检。(A)脂肪坏死处可见纤维化及肉芽肿反应,未见异物;(B)此前手术部位脂肪坏死,粗针穿刺活检可见多核组织细胞。
图2.3.脂肪坏死。(A)一例长期脂肪坏死病例粗针穿刺活检,脂肪坏死灶周围可见显著的粗大钙化及纤维化;切片中可见由于钙化损伤刀片导致的现象(右上);(B)另一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长期脂肪坏死灶周围可见显著纤维化;(C、D)一例52岁女性,脂肪坏死中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E)图C、D所示病变中也可见钙化。
图2.4.脂肪坏死。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中伴钙化的梗死脂肪灶。该病变是因常规乳腺钼靶检查发现钙化而活检;脂肪细胞的细胞核细节不清。
随笔:
组织细胞显著的时候,可形成炎性假瘤表现,由于梭形的组织细胞核分裂活跃,容易误判为梭形细胞肿瘤,如化生性癌;
导管或小叶的上皮可出现反应性鳞化;小叶性脂肪坏死、营养不良性钙化可持续数年;
放疗后出现脂肪坏死的患者,非脂肪坏死处的乳腺上皮、间质、血管等均可出现放疗所致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
临床及影像学不确定为脂肪坏死的情况下,需进行粗针穿刺活检;此时必须仔细镜下判读,因为某些情况下脂肪坏死极似浸润性癌!免疫组化加做上皮标记及组织细胞标记有助于确诊。
图2.5.粗针穿刺活检中类似脂肪坏死的浸润性癌。(A-C)均为3例浸润性小叶癌,无创伤史、粗针穿刺史;镜下观察如不仔细,很容易误判为脂肪坏死。图C中插图示肿瘤细胞ER阳性。
Erdheim-Chester病:该病很少累及乳腺,但发生于乳腺尤其表现为乳腺肿物时却常误判为脂肪坏死。不过,临床上该病常同时伴有皮肤、骨、眼眶的病变;组织学上该病变表现为组织细胞、Touton巨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偶见上皮性肉芽肿。由于该病为病因未明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因此病变中的组织细胞表达CD68,而不表达S-、CD1a、CK。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