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年9月26日,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乳腺癌天津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会议汇聚了国内众多乳腺癌专家,共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桥梁,对于促进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对本次大会的主会场及分会场内容进行整理。
大会首先由医院郝继辉院长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秘书长张鹊教授致辞,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本次会议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介绍乳腺癌综合诊治的经验和最新诊疗进展,希望借会议搭建学术平台,凝聚专家们共同推动乳腺癌综合诊疗能力的提升。
大会启动合影
医院佟仲生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感谢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乳腺癌论坛以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个体化为理念,促进同仁交流学习为宗旨,为大家呈现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
郝继辉院长
张鹊教授
会议主席佟仲生教授
本次会议总共分为5个板块,除了主会场和卫星会外,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中青年专场、护理分会场和天津市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专场。中青年专场围绕临床具体问题研究讨论,进一步提升乳腺癌临床医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正确、规范的诊疗思维。护理分会场以标准解读、经验分享、流程管理为重点,提升乳腺癌护理水平提升。天津市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专场以多学科角度促进行业交流,为肿瘤专家打造一个学习提升的交互式平台,进一步提高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推动乳腺癌的学科建设与整体发展。
主会场第一部分,首先由中医院徐兵河教授深入讲解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现状与未来。徐教授表示,即将颁布的《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乳腺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进一步规范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帮助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引领中国原创。同时,也期待更多中国学者走向国际舞台。
徐兵河教授
之后,医院王树森教授介绍了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免疫学上的冷肿瘤,TNBC的肿瘤突变负荷高于其他亚型,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的成功提示探究免疫治疗与其他模式的联合应用是重要发展方向。寻找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是提高免疫治疗功效的重要途径;PD-L1、肿瘤突变负荷等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
王树森教授
最后,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杨俊兰教授讲述了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强化治疗。CSCO指南推荐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者可使用双靶或T-DM1强化辅助治疗,而对于HR+乳腺癌,如果存在淋巴结阳性,G3和其他需要辅助化疗的危险因素则需要延长治疗。CDK4/6抑制剂的作用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杨俊兰教授
主会场第二环节部分,医院的李惠平教授带来《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的演讲。曲妥珠单抗改变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疾病进程,多项研究奠定了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标准,而CLEOPATRA研究奠定了帕妥珠单抗在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EMILIA研究中T-DM1相较于卡培他滨+拉帕替尼二线治疗可显著改善PFS和OS,T-DM1成为二线标准治疗。另外,基于II期研究结果,NMPA有条件批准吡咯替尼上市。
李惠平教授
之后,医院的孙涛教授介绍了HR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优化选择。新版CSCO诊疗指南强调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初治患者,CSCO诊疗指南的I级推荐为芳香化酶抑制剂(AI)+CDK4/6抑制剂。继发耐药后,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也具有显著获益。ACE研究显示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显著延长PFS。BOLERO-2研究显示非甾体类AI治疗后,甾体AI联合依维莫司显著改善PFS。因此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策略已成为一种优化选择。
孙涛教授
主会场第三部分,首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马飞教授详细讲解了液体活检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ctDNA在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ctDNA可以克服肿瘤异质性,进行耐药基因克隆结构分析,而且ctDNA和肿瘤疗效评估也具有相关性,可以反映肿瘤负荷,但目前需要探索便捷、无创、实时、准确的检测方式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诊疗。
马飞教授
随后,医院的刘佩芳教授带来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报告。核磁因其各自具有的成像优势,已经成为X线及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X光,超声,核磁,CT,骨ECT和PET-CT等对于乳腺癌的TNM分期各种检查各有优势,单纯依靠肿瘤大小有时候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如化疗后残余病变与纤维化的鉴别,有些肿瘤体积虽无变化但肿瘤细胞活性已减弱或丧失等。
刘佩芳教授
最后,医院的史业辉教授介绍了正确解读临床试验的方法。临床试验是为了证实某一假设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天然存在缺陷,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和现实性也是与生俱来的,入排标准无法满足所有的临床实践要求,做出“推论”需要谨慎且合理。临床试验的结果判断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平衡统计学和临床获益。
史业辉教授
讨论环节
中青年专场部分,专家们首先分别就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思考、从科学角度认识生物类似药、HER2异质性的分子病理基础与临床思考进行了报告。专家们表示:双阳乳腺癌患者自成一型且倾向于HER2阳性型,单纯内分泌治疗不够,加用抗HER2治疗能够获益,实际操作可使用抗HER2+(化疗-内分泌),而对于生物类似药的使用,过去10多年里,欧盟批准了全球数量最多的生物类似药,积累了相当多的使用和安全性经验,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其批准的所有适应症中,另外HER2异质性现象将增加病理医师判读HER2的主观性,如果存在转移灶,应增加转移成分的检测,提高临床与病理的沟通。随后,专家们就“非内脏转移HR+/HER2-晚期乳腺癌首选内分泌联合治疗还是单纯内分泌治疗”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各自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陈述观点。最后,专家们还分享了一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疑难病例,就其中的诊治环节进行详细剖析讲解。
石晶教授
杨华教授
杨壹羚教授
讨论环节
天津市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专场上,专家们分别就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和消化道肿瘤诊疗指南的更新和进展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进行深入介绍。其中,乳腺癌诊疗指南基于当前证据,兼顾可及,紧随国际进展,结合中国实际,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替代内分泌单药治疗都纳入了Ⅰ级推荐,而内分泌单药方案调整到Ⅱ级推荐作为重要更新内容。卓越的临床研究数据和真实世界中患者OS获益均坚定了CDK4/6抑制剂在H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地位。
郝春芳教授
护理分会场上,专家们解读了成人癌性疼痛护理标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等,医院的护理专家就导管相关血栓、输液港维护,无呕吐规范化治疗病房管理等介绍了各自经验。专家们表示,对癌痛患者应实施全程、全面、全方位的个体化照护,护士应在疼痛筛查、评估、用药护理、患者教育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达到早期、及时、快速、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癌性疼痛,实现无痛目标,而对于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和处理等,需要严格审查化疗给药资质准入和合格率监控,设置特殊化疗药的滴速范围、给药顺序、间隔时间、预处理等警示功能,实现化疗安全给药。
强万敏教授
张晓菊教授
卫星会部分,专家们分别就CDK4/6抑制剂的试验数据、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non-pCR治疗策略解读、乳腺癌化疗策略及优化和PET-RHG-CSF在乳腺癌的中国患者临床研究数据展开介绍。其中,CDK4/6抑制剂的试验数据分享的卫星会上,专家们谈及CDK4/6是有效的治疗靶点,目前有3种CDK4/6抑制剂,均能特异性抑制CDK4/6。哌柏西利是FDA批准的首个CDK4/6抑制剂,也是中国上市的唯一CDK4/6抑制剂。仅骨转移及非内脏转移的患者的生存获益汇总,哌柏西利对仅骨转移的患者疗效最好,疾病复发风险降低近60%。CDK4/6抑制剂跨线治疗初探,哌柏西利或Ribociclib进展后序贯使用Abemaciclib有效,可能为CDK4/6抑制剂进展后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卫星会剪影
会议最后,佟仲生教授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就其专业领域的核心资讯进行权威解读,对临床及基础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期待能够促进同仁们学习交流,扩展视野,寻求创新,共同进步,并欢迎明年再次相聚。
会后精彩访问
在本次会议尾声,特别邀请到本次大会主席——医院佟仲生教授就本次大会相关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及解答。
Q1.乳腺癌天津论坛于9月26日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和传达的理念是什么?分别设立了哪些精彩环节?
佟仲生教授:本次大会主题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前沿资讯专题,为了传达年乳腺癌的最新前沿资讯;二是青年医师专题,设定了关于临床实践中乳腺癌诊治的争议话题,邀请中青年医师各执观点进行PK和病例分享。在第一个板块中,徐兵河教授谈及中国乳腺癌临床相关进展,从最初的跟随世界做同期临床研究,到后续开展开拓性的临床研究工作,使得中国创新型药物,能够登上国内及世界的舞台,比如吡咯替尼、国产PD-1单抗等。这些临床研究也获得了广大专家学者的认可,目前吡咯替尼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首选药物,其代表着中国乳腺癌学者在领域中所作出的努力。
另外,近年来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迅速,虽然相比其他癌种,进展相对缓慢,但其越来越受到众多专家的重视,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中,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这些进展也预示着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着良好的前景。
同时,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强化辅助治疗也进行了相关介绍。按照分子分型进行合理的强化辅助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如HER2+乳腺癌未达到pCR的患者,术后强化辅助T-DM1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未达到pCR的患者,术后予以卡培他滨强化辅助治疗;HR+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5年后进行强化辅助治疗,均进行了详细清晰的讲解。会议中还针对基础研究方便,如基因检测、液体活检对乳腺癌的精准靶向诊治予以阐述和指导,会议还邀医院的影像诊断科的刘佩芳主任就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当然,会议也涵盖了一些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路径的思考。
在青年专场板块,内容围绕一些临床实践中的争议点展开辩论。如对于非内脏转移的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首选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还是单纯内分泌治疗。PK过程十分精彩激烈,各个青年专家秉持各自观点据理力争,从中也见证了青年医生的成长。而对于临床实践病例的MDT讨论环节,将疑难诊治病例和极具争议的病例分享出来,经过各位专家各自诊治经验的分享和建议,大家获益良多。
Q2.近年来,HR+乳腺癌靶向治疗日新月异,多靶点和多组合成为当前的主流,其中又以CDK4/6抑制剂为主导,当前CDK4/6抑制剂在HR+乳腺癌中地位和面临的挑战?
佟仲生教授:自年起,美国NCCN指南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HR+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之一。到年,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通过三种CDK4/6抑制剂的大量相关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相互印证,CDK4/6抑制剂联合一线治疗方案的PFS已经达到2年以上。而对于绝经前的晚期乳腺癌患者,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OFS,中位PFS可达到33.6个月,PFS相当于2年半,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另外,二线治疗中,CDK4/6抑制剂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中位PFS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优异结果,也正是由于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是的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都在HR+晚期乳腺癌发挥着关键作用,处于优选地位。
尽管,CDK4/6抑制剂有着优异的成效,但是仍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一线使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进展后,这类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后续治疗,因此最近也开始不断进行针对CDK4/6抑制剂耐药机制的探索,包括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联合其他内分泌治疗等。
CDK4/6抑制剂除了使用在HR+晚期乳腺癌中,我们也逐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