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彭祎)一根直径不足2毫米的纤维内镜导管,由病人乳头进入乳管,像“火眼金睛”一样,让“乳内世界”一览无余,这就是神奇的乳管镜技术。近日,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名60岁女性患者施行乳管镜技术,并揪出疾病“元凶”——乳腺癌。据悉,医院自开展乳管镜检查以来,已成功诊治多例乳管内肿瘤患者。
家住硚口的王女士今年已经60岁,细心的她近日发现自己的内衣上有不明原因暗红色液体,遂来医院普外科就诊。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李明杰教授仔细询问了她的情况,并为她做了详细检查。在看过相关检查结果后,李明杰教授敏感地意识到,王女士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乳管内出现病变所导致。于是,他便建议王女士做一次乳管镜检查,通过该检查,将其“乳内世界”一探究竟,揪出病症“元凶”。
果然,乳管镜检查及局部病灶切除的病理结果证实了李明杰教授的怀疑:导致王女士乳头溢液的罪魁祸首正是左侧乳腺癌。随后,由李明杰教授主刀,医生为患者施行了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元凶”铲除。目前王女士正在接受术后后续治疗,康复情况良好,不久后即可出院。
乳管诊疗有了“火眼金睛”
李明杰教授介绍,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乳腺超声、钼靶等常规检查通常难以发现乳管内病变。以往,乳头溢液的检查,普遍采用乳管造影等方法,但是确诊率不高。“有的市民还对造影剂过敏,那就没有办法做了。”李明杰教授坦言,毕竟看不到乳管内的真实状态,医生也很难区分乳管内的具体病情。
如今,这些“难题”在医院已经不复存在了。医院引进了经开区首台乳管镜设备,堪称发现乳管内病变的“火眼金睛”。
乳管镜技术是通过在患者乳头溢液的端口,插入一根直径不到2毫米的电子纤维乳管镜,并通过电脑屏幕对乳腺导管腔和管壁进行“探寻”。通过检查,医生可判断出乳腺炎症、导管扩张和隐藏于乳管内的肿瘤,还可以判断瘤体的形状、大小和性质等,并能为微创治疗和手术提供“精确指导”。这样一来,医生可以大大避免疾病的漏诊、误诊出现,给乳腺癌患者获得了早期治疗的时机。据悉,乳管镜目前已经成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手段,同时也可用于良性乳管病变的治疗手段。
乳腺癌可表现为乳头溢液
近年来,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名人因乳腺癌去世,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