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整理:强子
乳腺钼靶检查中,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就是钙化。那么,影像学上检出的钙化与组织学上的病变之间,是否存在某些相关性?对于我们的临床诊疗有什么指导意义?中国香港大学病理专家Tse等人曾于年在《JClinPathol》杂志发表过针对这一问题的详尽介绍。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还是很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将其编译介绍给大家。
乳腺中检出钙化的意义
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诊疗意义及社会意义。目前广泛应用的乳腺癌筛查措施为乳腺钼靶,其中最常评估的特征之一就是乳腺病变内或乳腺组织内的钙化。
对于有症状的乳腺癌来说,此时可表现为肿物性病变,检出钙化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可通过其他诊断来证实为恶性。对于非可触及病变来说,钙化的检出及特征分析意义更为显著。非可触及乳腺病变的钼靶一般表现为仅见钙化、钙化伴结构改变、或钙化伴肿物。
作为乳腺癌浸润前期的导管原位癌中,检出钙化的意义尤其明显,因为这一阶段的病变并无显著转移能力,相对保守的治疗即可达到极好的预后。文献数据表明,导管原位癌中钙化的发生率为42%至72%不等,且具有钙化的导管原位癌更多见于年轻女性、级别较高的病变。
乳腺钼靶中对钙化评估的其他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保乳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随访。有报道称,复发患者中检出钙化的几率为29%至80%,可以仅为钙化,也可以伴有乳腺钼靶中的其他表现。
影像学上的钙化分类
乳腺钙化的分类是根据对形态学和分布的评估做出的,根据美国影像学会(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ists)的建议,应按照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方案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典型良性,中等程度可疑,恶性可能性较高。
表1.BI-RADS钙化分类方案
典型良性:
1.皮肤钙化呈中央透光的沉积;
2.血管钙化呈平行轨道样或线性管状;
.累及纤维腺瘤的钙化呈粗糙表现(爆米花样);
4.大棒状钙化,呈连续棒状、但偶见分支状,一般直径超过1mm,且可有中央透光表现,如导管扩张时的表现;
5.圆形钙化如果较小(1mm)则一般视为良性,位于小叶腺泡内;
6.中央透光的钙化为良性钙化,范围从1mm、至1cm均有;其边缘光滑、圆形或卵圆形,且中央透光。这种钙化可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或部分纤维腺瘤内的钙化碎屑;
7.蛋壳型或环形钙化,为球形表面的薄层钙化沉积,这种情况下的钙化侧视图一般1mm;见于囊壁;
8.钙化的乳汁境界清楚,呈半月形、新月形或曲线型(茶杯样),符合囊腔内钙化沉积;
9.缝线钙化最常见为线状,并常可见线结;这种情况在放疗后的乳腺常见;
10.营养不良性钙化多不规则、0.5mm,且中央透光。这种情况一般见于放疗后或创伤后的乳腺;
11.点状钙化,圆形或卵圆形,0.5mm,境界清楚。
中等程度可疑:
1.无定型或境界不清的钙化,多为圆形或碎片状,但小而模糊。无法做出更特异性的钙化分类;
2.粗糙异质性钙化:具体为0.5mm的不规则可疑钙化,且多呈融合表现。
恶性可能性较高:
1.细腻多形性钙化;
2.细腻线状、或细腻线性分支状钙化,为纤细的不规则钙化,形态为线形但并不连续,且宽度0.5mm,提示充满被癌细胞累及导管的导管腔内。
此外,还可根据钙化的分布模式来对钙化进行分类,具体为弥漫性或散在、局部、簇状、线状、节段性等,相应恶性风险也有所不同。
表2.BI-RADS钙化分类方案中的钙化分布模式
1.弥漫或散在:在乳腺内随机散布的钙化;
2.局部:累及乳腺内大片区域的钙化(2cm),不一定符合导管分布;
.簇状:小范围内(1cm)有至少五处钙化;
4.线状:呈线性分布的钙化,可有分支点;
5.节段性:让人担心;这种分布方式的钙化提示位于导管及其分支内,说明在乳腺阶段内有多灶性癌。
对于非影像的乳腺相关专业人员来说,简单描述的分类可能意义更大。一般来说,较大(1mm)、光滑、圆形、致密、大范围内散在、双侧、或伴其他良性病变的钙化归为良性。恶性钙化则有两类:簇状,线状。簇状钙化即1cm区域内有至少4-5处钙化,为多形性和/或点状(1mm的微小点状,类似盐粒);线状钙化则包括了充填导管轮廓的分支状钙化。
钙化的评估中,一定时间内是否稳定也要考虑。稳定的钙化考虑为良性,对比此前钼靶来说,出现新发或加重的钙化则归为可疑。既不能明确为良性、也不能明确为恶性的钙化可以归为中间类型,且除非得到证实、否则必须按照恶性处理。
——未完待续——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TseGM,TanPH,PangAL,TangAP,CheungHS.Calcificationinbreastlesions:pathologistsperspective.JClinPathol.;61(2):-.
doi:10./j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