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JMedChemArticle对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6.html

前言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死于癌症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大约70%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阳性(ER+),其中ER信号失调促进了癌症的生长。现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例如阿那曲唑,来曲唑)进行内分泌治疗。对他莫昔芬和AI具有抗药性的肿瘤仍能维持功能性ER信号传导,因此ER仍然是重要的治疗目标。选择性ER降解剂(SERD),氟维司汀(fluvestrant)则成为对内分泌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CDK4/6抑制剂(如palbociclib)或AIs联合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显著改善。但是在经过用药之后,部分病人仍然会出现氟维司汀耐药性。

最近有报道BRD4被募集到远端雌激素反应元件(ERE)并与ERα协调转录复合体中的表达,该复合体调节乳腺癌中的基因表达。第一代BET抑制剂JQ1抑制ER信号传导并抑制雌激素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生长。这些发现支持在耐氟司韦特的乳腺癌中使用BET抑制剂进行治疗。

Vidler等人通过虚拟筛选鉴定了吡咯并吡啶酮支架。吡咯并吡啶酮环充当乙酰化的赖氨酸模拟物(下图),与Asn(BRD4-BD1)形成双齿氢键。结合溴孢霉素(8)的磺胺部分、I-BET(9)的杂芳基部分,对这三个部位进行探索发现,化合物8的磺酰胺基团与ZA环相互作用,而化合物9的杂芳基部分结合疏水性WPF架,而这两个是BD1结合位点的两个重要结构特征。作者首先设计出的化合物10以“反式“排列结合了这些关键设计元素,预计会与ZA环和WPF架结合,从而增加亲和力和效力。与BRD4-BD1)的共晶体结构中,预测的化合物10的结合方式与化合物9的结合方式的叠加表明10和9的大多数蛋白相互作用十分相似。此外,10还与Asn形成额外的氢键,可能会增强结合亲和力。同时作者还设计了区域异构体12-14,苯并咪唑15、16和吲唑17、18一系列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探索。

基于细胞的效力以及激酶亲和力研究并结合化合物的配体亲脂性效率(LLE),其中10、17和18表现更好。并且,初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化合物1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吲唑类药物(数据未显示)。因此,作者选择6-吡咯并吡啶酮取代的吲哚10进行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化合物27,化合物27表现出极好的活性以及良好的LLE结合能力,于是作者解析了27的晶体结构,该结构证实了作者最初的设计假设:1)吡咯并吡啶酮支架与Asn形成双齿氢键相互作用;2)磺酰胺部分插入ZA环及其附近的残基;3)一个吡啶环与疏水性WPF架相互作用。

为了验证MCF-7:CFR细胞中的生长抑制作用是由BD1的靶向结合驱动的这一原因。在针对一组40个溴结构域的正交BROMOscan结合测定中,化合物27表现出跨BET家族蛋白的高效能和选择性(Kd1nM)。BRD4结合的选择性是TAF1(Kd=9.1nM)的90倍,是EP(Kd=37nM)是倍。

对耐氟维司特的乳腺癌细胞中的RNA测序分析表明:化合物27抑制Myc通路信号;抑制cylin-D/CDK4复合物。化合物27在抑制癌基因和抗凋亡基因以及上调肿瘤抑制因子和促凋亡中的发挥了极大的功效。

化合物27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他莫昔芬敏感细胞的增殖,其效力比阳性抑制剂1高出将近两个数量级。对于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系MCF-7:5C和MCF的生长抑制作用也比较一致,其中27的效能比1高1-2个数量级。

在他莫昔芬耐药的MCF-7:TAM1细胞上构建了异种移植模型,化合物27(50mg/kg/天口服)与他莫昔芬比较(1.5mg/小鼠/天po),27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参考文献

[1]YangfengLi.Novelpyrrolopyridonebromodomainandextra-terminalmotif(BET)inhibitorseffectiveinendocrine-resistantER+breastcancerwithacquiredresistancetofulvestrantandpalbociclib.J.Med.Chem..(DOI:10./acs.jmedchem.0c)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