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腺癌高危人群如何认定及筛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50206/4574090.html

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是全球癌症发病率首位,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很多女性只是乳腺健康的意识,也知道自检和每年体检。但不同人的乳腺癌风险是不一致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是乳腺癌高危风险人群,这些人的检查乳房的频率和方法与普通人群不一样。这里介绍一下。

⑴、没有高风险因素的普通人群。首先说一下普通人群,毕竟绝大多数的成年女性属于这个范畴。也为接下来高危人群的筛查要求提供参照。!40岁以上,每年门诊检查一次。!每年B超,中国女性乳腺致密,且乳腺癌发病年龄偏灶,建议常规B超检查。!40岁以上,每年钼靶,可考虑tomo摄像(数字化乳腺断层合成,又称三维乳腺钼靶)。

⑵、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其健侧乳房的筛查,也可以认为是乳腺癌全面复查的一部分。!每3–12月门诊检查一次。!每3-6月B超,每年钼靶。

⑶、小叶原位癌LCIS、小叶不典型增生ALH、导管不典型增生ADH。这些癌变病变患者,终身乳腺癌风险≥20%。!每6–12月门诊检查一次。!每3-6月B超。每年钼靶,可考虑tomo。但不必要早于30岁。!建议每年磁共振,但不必要早于25岁。!考虑降低风险治疗。

⑷、25~30岁接受胸部放疗(如淋巴瘤)患者。!每6–12月门诊检查一次。从放疗后8年开始。!每3-6月B超。每年钼靶,可考虑tomo。但不必要早于30岁!建议每年磁共振,但不必要早于25岁。!考虑降低风险药物治疗。以上几种情况比较容易判断,但很少见,接下来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但属于这种情况的人群比例更高,更要重视。

⑸、家族史显示或已经确认为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具有以下特征的乳腺癌患者很有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40岁发病≤50岁发病,同时伴有:⑴第二原发性乳腺癌⑵满足≥1项以下家族史标准:①≥1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乳腺癌史;②≥1血缘近亲有胰腺癌史;③≥1亲属有前列腺癌史(Gleason评分≥7);④未知或有限的家族史≤60岁发病,同时伴有:三阴性乳腺癌所有男性乳腺癌任何年龄发病,同时满足≥1项以下家族史标准:①≥1血缘近亲有≤50岁发病的乳腺癌史;②≥2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乳腺癌史;③≥1血缘近亲有卵巢癌史;④有三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和(或)卵巢癌,同时其有≥2血缘近亲患有乳腺癌(其中至少有1例≤50岁)和(或)卵巢癌;⑤血缘近亲有男性乳腺癌家族史;⑥≥2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胰腺癌和(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⑦有已知的家族型致病性BRCA1/2基因突变血缘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一级亲属是指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亲缘系数为0.5。二级亲属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孙子女。亲缘系数为0.25。三级亲属是指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曾孙子女。亲缘系数为0.。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建议做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阳性患者需按照相关的诊疗规范治疗随访。相应的,这些患者的直系近亲属,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的风险随之大增(其一级亲属基因突变的风险为50%);如果不符合上述基因检测标准,但Tyrer-Cuzick等模型预测BRCA1/2致病突变概率2.5%–5%的个体,也属于遗传风险较大者。这些情况最好也做基因检测确定是否有突变,如不检测也应按下面的要求定期筛查。!每6–12月门诊检查一次。但不必早于25岁。!25–29岁,每半年B超。每年磁共振。!30–75岁,每半年B超。每年钼靶,可考虑tomo。每年磁共振。!75岁,个体化决定。争取每年B超钼靶,必要时磁共振。!基因检测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另外一侧乳腺的筛查建议同上。!基因检测阳性患者及健康人群,考虑预防性乳腺切除术+乳房重建手术、卵巢预防性切除。!考虑降低风险药物治疗。

⑹、Gail模型发现5年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1.7%的大于35岁的个体!每6–12月门诊检查一次。!每半年B超。每年钼靶,可考虑tomo。!考虑降低风险治疗。Gail模型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e,NCI)开发,包括如下乳腺癌风险因素:年龄、月经生育史、活检次数、有无非典型增生病、家族史。该模型侧重于个人史,适用于无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病史、无胸部放疗史、无提示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35岁及以上女性。可评估5年乳腺癌风险,也评估终身乳腺癌风险。不足之处:不能用于35岁以下的女性;对欧美白人之外的人种效果较差;对家族史的信息不包括一级亲属之外的亲属、亲属患癌的年龄、乳腺癌之外的患癌信息;对不典型增生的癌变风险容易低估。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