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约占80%以上,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所谓激素依赖性肿瘤是指肿瘤的生长受雌激素调节。乳腺癌病理学报告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阳性,表明乳腺肿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肿瘤细胞的生长受激素调节,如果将受体阻断,雌激素将无法与肿瘤细胞受体结合,起到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以枸橼酸他莫昔芬或枸橼酸托瑞米芬为代表。绝经前后患者均可使用。一类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以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为代表。用于绝经后患者。此外还有一类是卵巢功能抑制剂,以戈舍瑞林为代表,用于绝经前患者。因为使用较少,在此不做主要介绍。
一,枸橼酸他莫昔芬或枸橼酸托瑞米芬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这两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极为相似,因此高浓度的药物可以与雌激素竞争,抑制雌激素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体内雌激素的作用,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其化学结构与雌激素异常相似,产生了类雌激素作用,也就是临床常见的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增厚等,需要临床密切观察。一般情况下,服药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如果超过1.5cm,需要密切随诊,必要时做诊断性刮宫,进行病理学检查。除此之外,超声检查还要看子宫内膜是否呈均匀性增厚。如果呈不规则增厚,应该及时就医。文献报告,服药导致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不到1%,因此患者用药不必投鼠忌器。除此之外,内分泌治疗药物也有一些“正”作用,如骨保护作用,不易出现更年期骨质疏松,以及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并改善更年期症状等。使用这种药物的患者,抽血检查雌激素水平没有意义,服药者血中雌激素的水平可以高得惊人,但是无需担心和处理。两种药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副作用,托瑞米芬的选择性更强,子宫内膜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阻断卵巢外合成雌激素的途径,因此绝经前卵巢功能旺盛时,不能使用该类药物。该类药物因为阻断了卵巢外雌激素的产生,也就阻断了绝经后患者雌激素对肿瘤细胞表面雌激素受体的刺激,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正是由于其完全阻断了雌激素,由此产生了雌激素缺失相应的副作用,如各种更年期症状,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骨关节疼痛多以早晨明显,活动后缓解,临床称为晨僵。严重时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处理。发生骨质疏松,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超量补充,也难于吸收和逆转,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导致骨折,这点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因为老年患者一旦骨折,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定期的骨密度测定可以预测骨盐的流失情况,预先进行处置。
三种芳香化酶抑制剂,临床效果相仿。但作用机制略有区别,副作用也差别不大。
三,内分泌治疗的使用时间
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演变过程,内分泌治疗在不考虑副作用的前提下肯定是越长越好。如果平衡肿瘤的复发风险和药物的副作用,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限较为关键,虽然临床上有各种指南加以规范指导,医生仍需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采取硬性规定。
四,内分泌治疗失败的判定
部分患者在使用内分泌治疗期间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许多人把这种情况全部归为内分泌治疗的失败,其实并不一定。首先需要对转移复发病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复发转移灶病理结果为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可以除外内分泌治疗失败的可能。因为原发肿瘤为多来源、多种组织成分组成,转移复发的原因可能为非激素受体依赖的肿瘤成分(ER-)所造成。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明确,用药安全,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因为用药周期长,用药时需要严密的患者管理。